提醒大人小孩皆應注意個人衛生習慣、落實肥皂勤洗手及環境清消毒,降低疾病傳播風險
腸病毒的傳染途徑大多是與病人分泌物的接觸,例如唾液、痰、糞便或其他黏液。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資料,腸病毒的傳染性極強,主要經由腸胃道(糞—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也可經由接觸病患皮膚上的水泡及分泌物而傳染。
家中嬰幼兒常因父母或照顧者從戶外環境或公共場所將病毒帶回家中,經由接觸或飛沫而感染,也可能經由接觸無症狀帶病毒家長的口鼻分泌物,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受傳染,幼兒喜歡咬弄的帶毛玩具,容易殘留或吃進含有腸病毒的口水,也是傳染媒介之一。
尤其注意酒精對腸病毒之毒殺效果有限,無法取代濕洗手,所以民眾仍應以肥皂或洗手乳依「濕、搓、沖、捧、擦」的步驟洗手,降低腸病毒感染風險。另,建議可使用濃度500 ppm的消毒水(10公升清水+100毫升市售家庭用漂白水)進行一般環境消毒;處理腸病毒患者分泌物或排泄物汙染時,則使用濃度1,000 ppm的消毒水(10公升清水+200毫升市售家庭用漂白水),調配時應穿戴防水手套、口罩及圍裙,並注意環境通風。
感染腸病毒的潛伏期約為2~10天(通常為3~5天),之後開始出現症狀,如果感染較不嚴重,通常7~10天後會慢慢自行好轉。而腸病毒種類眾多、且沒有治療特效藥,因此診斷為腸病毒的患者,通常也是採取支持療法,例如幫患者退燒、止咳,以及避免脫水、以冰涼的食物減緩口腔或喉嚨潰瘍疼痛,讓患者有充足的睡眠與營養,讓身體的免疫系統發揮作用,即可擊退病毒。
疾管署再次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疾管署已製作腸病毒防治相關影片、海報及單張等衛教資料,歡迎民眾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下載運用及查詢相關資訊,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